bat365官方网站兽医专业1960届毕业生经过50年的风雨沧桑,毕业时的114人中的57位同学在年过七旬之后,于2010年7月20日重返母校举办了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老友久别相聚,寻根思源,抒发对学校、对老师的深厚情意,同时共同回顾了54年的历程。两年之后的今天,在母校60华诞之际,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难忘母校培育恩”。
1960年,我们从母校---bat365官方网站(原内蒙古畜牧bat365)兽医专业毕业至今已经52年了。大学四年学习期间,我们参加了多种政治运动,也系统地学习了大学各门课程,我们既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又学到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毕业时,我们所有毕业的同学都坚决服从祖国需要,被陆续分配到21个省、市、自治区的畜牧兽医生产第一线、教育战线、科研单位,或再转调部队、卫生系统和企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立志投身兽医科学事业的一代学子
本届同员工源广泛、专业思想比较牢固是一大特点。1956年有汉、满、蒙、回、壮等多个民族的120名同学从北京、内蒙古等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进入母校兽医系学习,是母校建校早期兽医专业招生最多的一届。本届同学的构成有三部分: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二是各地农校保送的兽医专业中专生;还有一少部分是从兽医系统或医务系统考入的调干生。调干和中专来的同学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自不必说,他们原来就是从事或学习兽医专业的;然而从高中考入的同学中却有许多人不了解兽医工作的重要意义,加上在我国历史上兽医这个职业被说成是“下九流”以及社会上残存的看不起兽医的思想的影响,不免有过思想波动。不过入学后,学校重视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生活上关怀照顾、又有较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经过有学识、高素养的老师言传身教,使同学们的专业思想基本稳定下来,为巩固专业思想奠定了基础。
本届同学的专业知识学习比较扎实是又一个特点。在校四年中,学习了30多门课,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兽医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受到了熏陶。虽然遇上各种政治运动,占去许多学习时间,但由于学校积极地安排补课和老师们的精心教授,使同学们能在最少的时间内,掌握了各门课程的重点,并充分利用较好的实验条件和较多的实习动物,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了学习时间的不足,这为同学们毕业后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异常的深厚。
本届同学劳动下放锻炼也是一大特点。1957年后,学校也被卷入整个社会的政治运动中,从大鸣大放,整风、反右,下放劳动,插红旗、拔白旗,红专大辩论,批判反动学术权威,向党交心,大炼钢铁,一年四次向党献礼,教学改革等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运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纯朴的革命热情,都希望自己变成又红又专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也使不少人受到伤害,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然而劳动下放,使同学们对牧民、牧区和牧业生产有了具体的了解,也受到锻炼,作风更加朴实,意志更加坚强,更能吃苦耐劳,这在内蒙古各高校中是出了名的。同学们走出校门后,把这些优良传统带到了工作岗位,也传播到国内许多地区。他们可以适应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和工作条件,为后来取得骄人的业绩铺垫了深厚的基础。
员工毕业分配本来是一件很复杂、很棘手的事情,可是本届同学的分配,学校并未遇到太大的难题,领导直接在大会上宣布分配方案,散会后大家很快办好手续,到分配单位报到。进入单位后立即投入工作,融入到新的环境。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和奋斗,都成为所在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并陆续有一批人走上领导岗位,造福一方,被称为“人民的好公仆”,为国家、为人民、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和尊严。
防控家畜疫病的主力军团
本届毕业的114名同学几乎一半被分配到自治区各级畜疫防控第一线工作。当时,广大农村牧区畜牧业生产上最大的问题是各种家畜疫病横行、泛滥成灾。基层虽然普遍设立了防疫机构,但设备落后,人才奇缺。这与大量的防疫任务要求差距极大。虽然解放后也有几届兽医专业毕业的员工,但数量太少,到不了基层。所以我们这届毕业同学,一到基层就受到领导的重视,被寄予厚望。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吃苦耐劳、扎实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了各级防疫机构的骨干,并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那时自治区和十二个盟市兽医站的站长,近一半是本届的毕业生,在各旗县兽医站中,本届同学大多数既是业务骨干又是站长。
我国曾发现和发生200多种畜禽传染病,现已消灭和控制50多种疫病;内蒙古自治区截止到1996年底,已消灭或稳控了30多种畜禽疫病,使内蒙古家畜疫病死亡率由5%降到0.3%以下,年均挽回经济损失20多亿元,使全区家畜头数由20世纪60年代的千万头只猛增到亿多头只。牧民的年户均收入也由几百元增加到万元。同学们从全国和全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中,看到了自己的重大贡献。
在与各种家畜疫病打交道的同时,每个人也都继续充实了自己。他们的论文在兽医科技界占有一定的比重,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他们的才智和汗水洒遍祖国大地,在平凡的岗位是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献身兽医教育事业的奋进者
本届毕业同学有40多名被分配到全国23个农业大、中专院校任教,这是以往历届毕业生中从事教育事业最多的一届。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不仅把知识和技能传播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把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孜孜不倦、扎实工作的精神和作风传播到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母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母校之所以能向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团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调整,成立内蒙古畜牧bat365,同时国家又撤销了一部分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并从北京、山东、湖北、江西、陕西等地调进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到公司任教。经过他们数年辛苦的教学,培育出几百名兽医专业毕业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许多院校又都恢复或增加了畜牧兽医专业,这样就要求基础较好的院校提供团队。1960年公司和其他院校还受农业部委托分别承办了兽医微生物学、家畜寄生虫病学高校团队培训班;本届毕业生有多人参加培训,学习一年结业后,分配到全国多个高校任教。
二是我们这届同学在教育战线上,逐渐成长为专家、学者,由他们培养出的一代代兽医人才何止千万,其中就有许多人走上教育战线。
这批同学在教学方面做出贡献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科研课题,取得了许多成果,通过科研不断提高了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写出高水平论文数百篇,编著全国农业高校教材几十部。不少人成为业务骨干、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系主任、经理等。他们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勇攀兽医科技高峰的学者们
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之后,中央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并发出全民“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特别提出要解决牧业发展问题,而当时家畜疫病就成了阻碍畜牧业大发展的拦路虎,研究疫病和防控疫病成了当务之急。但当时我国各地兽医科研的底子薄弱,机构不健全,设备简陋,人才奇缺,科学水平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本届同学正逢其时,有一批人被分配到国家级、省、地级的兽医科研机构,他们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奋发图强,刻苦钻研,逐步由助手到骨干以至科研项目带头人,有的还成了某些学科的国家级领军人物。经过几十年的钻研、拼搏,陆续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据初步统计本届同学所撰写的论文、译文和报告等达千余篇,获各种自然科学成果奖项达300多个,他们的大小成果在畜牧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有近百项,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他们没有愧对母校的栽培和教导。
奋战于其它战线的社会中坚
1960年,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社会动荡的年代,我们经历了“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又有蒋介石反攻大陆,中印边界战争,中苏关系破裂,“文革”动乱等,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才逐渐步入正轨。我们这届毕业生的职业,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本从事本行工作的,服从国家需要改了行,但他们都能很快适应环境,在新的岗位上更显娇娆:
1962年以来,在备战的紧迫形势下,部队急需兽医技术军官。我们少数同学从高校讲台上被推荐入伍,他们奉命跑遍福建前线、江西或广州等地执行任务和筹建军马场,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虽多次获奖,却落下许多病痛,但他们能坚韧奋进,乐观向上,坦对人生,深受尊重。
还有一批学友转行从医或食品卫生检验监督、商检、生化制药等领域,他们面对“改行”的考验,延伸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钻研、解决了一个个“内行”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用智慧和勤奋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用骄人的业绩扭转了一些对兽医人员的偏见。为兽医界争了气,为母校争了光。
总之,大家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
从5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公司兽医专业1960届毕业生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应属优良,应该肯定,值得赞扬。这可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集团的培养。1956级(即1960届)入学时,所执行的教学计划,是汲取“学苏联”的教训以后修改的,较为切合中国、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设置课程30余门;此时本院兽医系已经拥有一支认真负责、敬业爱岗、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虽然各种政治运动,占去很多学习时间,学习安排在运动之间或之后补课,由于老师们的精心教授,使同学们能在较少的时间内,掌握了各门课程的重点,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做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员工的努力。员工通过学习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体验与观察,深知自己毕业后的历史使命,故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把客观上种种不利条件,主动转变为追求真理、获取知识的动力,能抓住各种时机,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同时长时间“艰苦奋斗”的经历,使他们的思想、意志、品格得到了锻炼,其中,下放牧区劳动半年,使他们对牧区、牧民和牧业生产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参加了许多与专业有关的劳动,例如,接羔保育、去势、驱虫等,对以后的工作很有益处。在当时“左”倾思潮影响下,运动中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同学,相信党和政府会纠正前进中的偏差,这是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信任,有的同学或许内心还存有某些疑虑、遗憾或伤痕,但对待毕业分配和上岗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毫不含糊,任劳任怨,勇于承担。
社会的需要。1960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正处我国的困难时期,也是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在畜牧业生产、兽医教育单位和科研院所都需要兽医人才。这批毕业生正是在那个年代参加工作,所以,接收单位的领导如饥似渴地欢迎他们,并给他们压担子,“逼着”他们超负荷地工作、完成任务、做出成绩。这难得的机遇,也造就他们更快成才。
上述情况和分析,反应了我国、我区的实际需求,基本执行和落实了既定教学计划,也体现了院系领导、教职员工、特别是任课教师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有人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呢?我们说不算什么模式,只是把运动耽误的课程另找时间补了回来。一定要说是什么模式的话,可以认为那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形势下,学校、教师、员工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一种应变式教育,即“随形势而应变的教育方式”!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适应中的追求与收获,员工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与技术以及对待工作和困难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因此,本届员工对学校、对老师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激与思念。
在庆祝校庆60周年之际,祝愿老师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祝愿母校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此文由兽医专业1960届部分毕业生撰写)